社会主义横幅
首页>综合分析>正文

生肖龙民俗故事

时间:2013年08月14日内容来源:易奇八字编辑部4浏览量:4001

 

  生肖龙民俗故事

  古代帝王要穿龙袍。衣服上宫殿里柱子上四壁上都有龙图。《清朝通志·器服略》中记载:“皇帝龙袍,色用明黄,棉袷纱裘,惟其时,领袖具石青片金绿,绣文金龙九,列十二章,间以五笔型色去。领前后正龙各一,左右衣襟处各一,袖端正龙各一,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。”在清代一般绣九龙,但从正面或背面看都是五条龙,合“九五之尊”的帝王称号。

  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“龙抬头节”。此时正值尺蛰、春分时节,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,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。明人沈榜的《宛署杂记》有关于“二月引龙,熏百虫”的记载:“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。乡民用灰自门外逶迤步入宅厨,旋绕水缸,呼为‘引龙回’。用面摊煎饼,熏床炕令百虫不生。”这里说的是河南南阳一带的风俗。由于中国北方多旱少雨,将龙引入家中,图的是风调雨顺,于是产生了“二月二,龙抬头;大仓满,小仓流”的民谚。

 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,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。宋人吴自牧在《梦粱录》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:“元宵之夜……草缚成龙,用青幕遮草上,密置灯烛万盏,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。”这里所说的是静止观赏的龙灯。

 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一词中的“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”,说的是由人舞动的龙灯。明清两代,舞龙灯之风更加盛行。据清道光年间《沪城岁事》载:“游手环竹箔作笼状,蒙以绘,绘龙鳞于上,有首有尾,下承以木柄旋舞,街巷前导师为灯牌,必书‘五谷丰登,官清民乐’。”

  清姚元之《竹叶亭杂记》载:“今圆明园正月下五日,筵宴外藩,放烟火,转龙灯。其制人持一竿,竿上横一竿,状如丁字。横竿两头,系两红灯,按队盘旋,参差高下,如龙之宛转。少倾则中立,向上排列‘天下太平’四字。”

精华推荐

精华推荐

    暂无相关数据!

精彩视频

扫描二维码加入官网微信更多精彩等着你...

热搜关键字
x